说课稿初中

时间:2025-07-05 09:50:08
【精华】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4篇

【精华】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4篇

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,认真拟定说课稿,说课稿要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初中9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说课稿初中 篇1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老师:大家好!

我说课的题目是《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》

一、说教材

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《体育与健康》三年级第 五单元第一课。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是投掷中最基本的动作,也是测验项目,更是中考体育考试中自选项目之一,可见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。实心球是一项发展力量素质为主的体育投掷器材,这项锻炼注重搭配的合理性。主要能够发展学生的上下肢体力量和腹背力量,以及全身协调用力等身体素质。由于投掷项目比较危险,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场地、器材的管理,严密组织教学,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。

二、说教学目标

技能目标: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的技术,基本掌握投掷方法。

健康目标:发展学生全身协调用力等身体素质。

情感目标: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,养成安全意识。

三、学情分析:

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三年级的学生,这些学生喜欢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,对于投掷这样的运动项目,他们一般不给予太多的关注,如果要学习,也是应付了事,原因有二,一是嫌器材又脏又重,二是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。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的体育品质呢?是我这节课课前需要解决的问题。针对这一情况,首先从安全的的因素考虑,我采用了器材的多元化使用,其次又根据学生的体质差异、性别差异,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,用篮球、排球、代替实心球,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器械和练习方法,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。

四、说重点、难点:

重点:出手的速度和角度

难点:身体的协调性

五、说教法、学法

先说教法:根据本课内容枯燥、形式单调的特点,我准备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,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动作表象,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,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。

再说学法:本课在学法上运用观察法、对比法和尝试法,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,比较正确与错误

之间的区别,接着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,从中悟出正确的动作原理、要领和方法,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六、说教学流程:

针对学生实际情况,以及本课教材内容特点,贯彻启发诱导、循序渐进的原则。

1、激发兴趣阶段

1)教学常规

2)图形跑:在跑的过程中变换两个图形,十字形 、两个三角形、圆形;

3)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并做徒手操,达到活动各关节的热身、预防损伤的目的。

这一环节,把以往枯燥的慢跑、做操形式的准备活动以跑图形和游戏来代替,这样在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,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,逐渐使学生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,从而为掌握技能奠定基础。

2、保持兴趣,掌握技能阶段:

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,有两个内容:

第一个内容:双手正面投掷排球

本阶段的练习形式是把排投掷到篮球板的形式进行练习。让学生自己发挥,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。目的是掌握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,蹬地有力、协调;发展学生上、下肢和腰腹力量,提高身体的协调力,并解决出手速度、角度及屈臂动作以及双手的协调及平衡用力,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。

练习方法:

老师先做示范动作,让学生观察,然后把学生分成8组,每组6-7人,循环进行练习;学生可根据自身不同的差异性,适当的缩短与篮板的距离;

第二个内容: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

本阶段以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形式进行练习,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,蹬地有力、协调,培养学生积极动脑、自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。

练习方法:

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,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,两个人一组,拉开间距,用双手正面投掷的方法练习投掷实心球。

这阶段,老师巡回指导,用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,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,体现自主学习、探究学习。并提出安全要求。

3、趣味保龄球比赛大比拼,兴趣延伸阶段

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,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,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尤为重要。现在都是独生子女,以自我为中心,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,往往走极端。因此,本阶段通过打保龄球的形式进行比赛,,将新型的运动项目“保龄球”经过简易改造(投掷的球用实心球、瓶用矿泉水瓶装满水替代),以“游戏”和“竞赛”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,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及自我管理的能力。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,来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,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,与人交流。

方法:

(1)、学生分成若干组,分别在场地进行比赛。

(2)、每组成员把用矿泉水瓶做的保龄球打完一次加一分,分数多的队为胜队,分数少的队为负队。成员循环进行,不可一人多次。

要求:在教师讲解比赛方法和规则之后,学生自我组织比赛,在比赛中公平竞争、遵守规则。

4、放松、总结阶段

(1)、教师领做放松操,目的使学生达到身心放松。

(2)、进行总结,对本课的练习效果进行讲评,对学生的`成绩予以肯定和表扬,提出今后希望和要求,从而结束本课教学。

5、场地器材

篮球场、实心球25个、排球若干个、矿泉水空瓶若干个。

七、 学生身心状态预计

整堂课的练习密度为35%—40%;预计平均心率为130—140次/分;练习强度为中偏后期达到高峰;学生心情愉快,参与活动积极主动。

说课稿初中 篇2

一、教材地位

1、教材剖析:

《芦花荡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,这一单元所收录的5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,但它们的内容却都是战争题材。无论是正义一方还是非正义一方,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,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充分的表现。在单元中,题材的选取涉及中外,触碰近代与现代;人物有上至政治领袖、文豪作家,下有老妇人、老头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,他们不仅仅是自己,而是代表了一类人在战争中的勇为、凄苦与对争议的弘扬、对和平的呼唤。《芦花荡》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,文章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白洋淀上,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子寻找队伍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,情节曲折,引人入胜,是一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文章。

2、课时安排:

《芦花荡》是一篇精读课文,我将教学 ……此处隐藏1219个字……却特别精神,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的明亮。说明老头子很干练。

2、他对苇塘里的负责人的同志说:你什么也靠我,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,一切保险。说明老头子很自信。

3、“不怕,洗一洗吧,多么俊孩子呀!”说明老头子对同同志们充满了爱,可以说爱憎分明。

4、他没法解释:大江大海过了多少,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,偏偏没有完成?自己没有女儿,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!自己平日夸下口,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,怎么张嘴说话?这老脸呀!说明老头子自尊心很强,让两个女孩子受伤,他没法原谅自己。

环节三:品读景物,赏析美点:

《芦花荡》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,但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凄惨,而是感到了文章的优美和积极向上的力量。这得益于作者对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。由此,设计了美句品评教学步骤。首先是美句美读,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,并把这些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,感受那流泻于战火中的优美景色。然后美句美读,让学生就具体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,思考描写好在哪里?在文中有什么作用?通过师生对话,最后总结出景物的描写能够渲染出战争的气氛和烘托人物的性格。

预设:

1、夜晚,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,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,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,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。到这样深夜,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,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。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,目标好像就是天上。

赏析:点明环境气氛,突出环境险恶,交代背景,为后文描写人的行为做铺垫。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的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,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,顽强生存的姿态。象征的白洋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。"狠狠"表现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。"钻"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。

2、在那里,鲜嫩的芦花,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,正在迎风飘撒。

赏析:景随情移,写出了老头子痛打鬼子后的愉快心里。

环节四:联系生活,内化提升

(1)升华主题:白洋淀只是当时的抗日战场的一个典型,无名无姓的老头子也是抗日人民的一分子。白洋淀如此,荷花淀亦如此,整个冀中平原上上下下抗日热情高涨,如火如荼。老头子就是一群人!

(2)布置作业: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,以写促读,让学生给老头子写一封信,书写自己内心的敬仰,亦可提出善意的批评。

3、板书设计:

自信

芦 人物美——老头子(过于)

花 自尊

荡 景物美——诗情画意

说课稿初中 篇3

一、教学目标

1.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培养对家乡的热爱,对中国民歌的喜爱;

2.过程与方法:通过聆听、练习,认识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;

3.知识与能力:认识民歌种类,学唱歌曲。

二、教学重难点

1.教学重点:学唱《沂蒙山小调》;

2.教学难点:“鱼咬尾”的创作手法。

三、教学方法

直观教学法、启发式教学法、练习法

四、教学过程

1.导入新课

提问学生中国民歌的种类有哪些,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体裁的民歌,引入新课;

2.新课讲授

(1)范唱歌曲;

(2)讲授“鱼咬尾”的创作方法;

3.巩固提高

练习歌曲,运用“鱼咬尾”的创作方法进行音乐创造;

4.小结作业

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,作业为课后搜集相关资料。

说课稿初中 篇4

一.说教材

教材地位:《静夜》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,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。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:有童话;神话;诗歌和寓言。它们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,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赞美呼唤人间真情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培养联想、想像的能力,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,向往真善美。 通过本诗的学习,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忧国、爱国的情。

二.说教学目标

本文的教学目标为:

1.能力目标

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,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;学习诗的凝炼,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方法;学习朗读,培养对诗歌的爱好。

2.情感目标

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,体会诗人所饱含对光明、理想、祖国的情感,陶冶自已的情操,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。;

三、说教学重点、难点

本课的重点

1、使学生体会诗所饱含对光明、理想、祖国的情感

2、使学生理解诗的凝炼、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

本课的难点

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,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。

四、说教法

1.明确目标,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;

2.指导朗读,重在学生体验;

3.提问探究、小组合作探究、,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,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;

4.小结巩固,紧扣要点,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。

5. 练习提高,文字的联想和想像,引导学生作联想、想像的训练。

6.手段及依据: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课件,以“文本学习为主,多媒体辅助教学”的教学方法。

五、说学法

1.朗读感悟,感受音乐美。

2.探究内容,理解意境美。

3.探究写法,领悟情感美。

4.模仿学习,拓展思维,培养想像力,提高语言运用能力。

六、 说教学过程设计

1.师生互动,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(2分钟)

我将设计动画片《聪明的一休》激情导入,请学生向他一样开动脑子成为聪明的孩子!学生的心弦被扣动,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,营造了民主、宽松、愉快的教学氛围。

2.比较引入新课(3分钟)

1同学们能有节奏、有感情的背一背李白的《静夜思》吗?

然后我请同学们一起配乐背诵李白的《静夜思》 问:

1.诗人看见了什么?(月光)

2.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?(白霜、故乡)

3.李白思的是什么?(故乡、亲人);

郭沫若的《静夜》与李白的《静夜思》同样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,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?请大家打开书,听录音。

3.指导朗读(6分钟)

1.放录音,整体感知

低沉的音乐、轻柔、舒缓的节奏,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,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。

2听完录音后让模仿声音,齐声朗读

在此我将纠正学生的字音、重音、节奏。

3.学生自由朗读,组织齐朗诵.

4.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(4分钟)

我在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查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。

5.赏读静夜!(20分钟)

《【精华】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4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